人工關節手術:解決關節疼痛、退化的常見治療方式,了解前後準備、風險、費用差異

作者

蔡尚聞醫師

台北榮總關節重建科 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關節重建醫學會理事

分享:

什麼是人工關節?進行人工關節手術之前,大家都想知道的事!

人工關節手術是一項重要的治療方式,用於解決因關節問題而導致的疼痛、活動受限和其他相關問題。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工關節手術前、後的注意事項,以及手術的適應症和風險,並說明人工關節手術費用。透過深入了解手術過程、手術後的復健和可能的併發症,我們希望能夠為讀者提供全面的資訊,並在手術後獲得最佳的康復效果。
 

一、人工關節是什麼?

 

人工關節,是藉由手術將關節軟骨表面磨損、粗糙的部分移除,裝上人工關節零件,再於關節交界處擺入墊片,讓關節表面從原本磨損粗糙、發炎積水、卡卡活動受限的狀態恢復光滑、活動角度自由以及有效解除疼痛,根據置換的範圍,又可以分成半膝人工關節(僅置換內側)以及全膝人關節置換手術(置換內、外、前側)、半髖人工關節(用於治療髖關節骨折)以及全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用於治療所有其他的髖關節問題)。


二、人工關節手術的優點

 

  • 有效解除疼痛、恢復運動工作狀態。
 
  • 解決因為關節炎造成關節活動角度受限、卡住的問題。
 
  • 避免因為關節疼痛導致無法運動,進而影響心肺功能、肥胖、肌少症及骨質流失等問題。
 
  • 避免長期因為關節疼痛服用止痛藥影響肝腎功能以及過敏問題。

 

 


三、適合進行人工關節的病症

 

  人工膝關節:

  • 退化性膝關節炎(含創傷性關節炎)
  • 膝關節骨壞死
  • 類風濕性膝關節炎

 

  人工髖關節:

  • 退化性髖關節炎(含髖臼發育不全)
  •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髖關節骨壞死
  • 僵直性脊椎炎髖關節病變
  • 類風濕性髖關節炎
  • 股骨頸骨折、髖關節骨折

 


四、人工關節手術的術前準備

 
  • 經由醫師專業評估,確認手術種類(半膝、全膝、半髖、全髖關節置換)。

  • 放鬆心情,做好心理建設,回想手術前的生活因為關節疼痛以及活動角度受限造成的不便,都可以藉由手術解決。

  • 確認自身慢性病狀態服藥控制狀況穩定,近期沒有心肌梗塞、中風等急性問題,且與醫師確認所有藥物種類(包含抗凝血、通血路的藥物),是否可以於手術期間繼續服用,或是需要暫時停藥。

 

 


五、人工關節的風險和併發症

 
  • 人工關節感染:
    發生率大約為1%,容易在病患內科疾病複雜、免疫力低下的狀態下發生,我們團隊照顧經驗豐富成熟,只要好好遵照指示照護傷口,任何問題隨時保持聯繫處置,可以將此風險降至最低。
 
  • 人工髖關節脫臼:
    發生率大約1%,在多次人工髖關節再置換手術因為骨質以及肌肉的流失有較高的風險,但初次置換手術非常少見,在手術後注意動作安全,不要跌倒拐到,基本上不會發生。
 
  • 出血、神經血管損傷、人工關節零件鬆動、關節旁骨折:風險非常低。

 

 


六、人工關節術後照顧

 
  • 絕大多數關節手術的傷口都不用拆線,但傷口兩週內仍需注意不可以碰水、要保持乾燥,對於傷口才是最好的保護以及恢復,傷口周遭如果有異常疼痛、紅腫或是組織滲液,請立即與手術醫師團隊聯繫。
 
  • 人工膝關節手術後最重要的復健動作就是練習伸直、彎曲以及冰敷,特別是彎曲的動作在六週內要努力練習,是復健的黃金期。人工髖關節手術後主要的復健目標就是練習走路和逐步回到日常生活,包括坐椅子起身、上廁所、轉換位置、穿脫褲襪等動作。
 
  • 通常手術後兩週內會比較需要旁人部分居家協助照護,兩週之後生活基本上可完全自理,如本身有工作,建議需計畫大約六週的休養期,如果是靜態的工作(例如辦公室),兩週左右可以恢復上班工作,如果是勞力搬重物的工作,則需要較久的準備期,一般建議二至三個月。

 

 


七、人工關節術後的日常注意事項

 
  • 手術患肢在術後幾個月內容易腫脹,此時建議抬高、捏捏小腿以及腳板上翹下壓運動有效幫助消腫。
 
  • 人工膝關節傷口周遭在術後三至六個月通常呈現紅熱腫脹,而人工髖關節周遭在術後一至兩個月內會稍微呈現紅熱腫脹,建議有空就多冰敷,每次10-15分鐘,幫助降溫、消腫、緩解疼痛。
 
  • 日常活動量力而為,特別是在仍然覺得部分疼痛的時候,注意上下樓梯、坐椅子起身、行走等動作順順來,不要扭到、拐到或是跌倒受傷。

 

 


八、人工關節的費用差異說明

 


  人工膝關節手術費用:

  • 選擇健保材質費用:選擇健保材質的人工膝關節,總費用為基本健保個人負擔,約3萬多元
  • 選擇自費材質費用
    耐磨墊片:相較於健保材質,自費主要的差別在於人工膝關節墊片材質更為耐磨,包括耐磨聚乙烯墊片以及維他命E墊片。使用耐磨聚乙烯墊片,額外自費費用約為5-6萬元。至於維他命E墊片,額外自費費用約為9-13萬元。
    預防感染抗生素骨水泥:在曾經發生膝關節感染或是高感染風險的病患,可以使用自費抗生素骨水泥預防並且降低感染風險,額外自費費用大約為2萬元

 

     詳細內容請見: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材質與費用說明

 

      (以上所列費用會因不同醫療院所略有差異,請向醫療團隊確認諮詢)

 

 

  人工髖關節手術費用:

  • 選擇健保材質費用:選擇健保材質的人工髖關節,總費用為基本健保個人負擔,約為3萬多元
  • 選擇自費材質費用:
    耐磨墊片:相較於健保材質,自費主要的差別在於人工髖關節介面材質更為耐磨,健保材質為金屬對聚乙烯,常見的自費材質包括陶瓷對耐磨聚乙烯、強化陶瓷對耐磨聚乙烯、陶瓷對維他命E墊片等,自費費用根據選擇材質不同,不含健保部份負擔,額外自費費用大約介在8-15萬元間。
    強化髖臼杯:在髖臼骨質流失、缺損嚴重的病患,可使用強化髖臼杯零件,增加髖臼位置骨頭與髖臼杯骨密合的成功率,不含健保部份負擔,額外自費費用大約為7-8萬元
    預防脫臼的雙動式人工關節:治療人工髖關節手術後反覆脫臼的病患,或是預防脫臼的發生,可以使用雙動式人工髖關節材質,能大大降低脫臼的風險以及增加活動角度,不含健保部份負擔,額外自費費用大約為9萬元

 

      詳細內容請見:臺北榮總---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材質與費用說明


(以上所列費用會因不同醫療院所略有差異,請向醫療團隊確認諮詢)

 

蔡尚聞醫師官方Line帳號
 

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管理Cookies

隱私權偏好設定中心

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查看隱私權政策

管理同意設定

必要的Cookie

一律啟用

網站運行離不開這些 Cookie 且您不能在系統中將其關閉。通常僅根據您所做出的操作(即服務請求)來設置這些 Cookie,如設置隱私偏好、登錄或填充表格。您可以將您的瀏覽器設置為阻止或向您提示這些 Cookie,但可能會導致某些網站功能無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