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是什麼?帶你認識置換髖關節手術的新選擇!
「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是什麼?帶你認識置換髖關節手術的新選擇!
一、什麼是人工髖關節?
髖關節是球頭(股骨頭)以及凹窩(髖臼)的構造,當股骨頭與髖臼的表面因為各種關節炎磨損嚴重、不光滑且導致嚴重疼痛時,可以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替換』掉原本球頭和凹窩的構造。
手術分成三大步驟:
-
裝上髖臼杯零件 (天花板, 用來連接內襯墊片)
-
裝上股骨柄 (地基,用來連接球頭)
-
裝上墊片以及球頭
裝上人工髖關節零件後,關節表面變得非常光滑且不會與自己的骨頭或是軟骨摩擦,所以不會再因為關節炎而感到疼痛。
二、什麼情況需要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
-
退化性髖關節炎 (含創傷性關節炎)
-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
類風濕性髖關節炎
-
僵直性脊椎炎髖關節病變
-
股骨頸骨折
正常的髖關節需要光滑的關節表面以及可以支撐的骨頭結構,上述第1-4項都是常見的髖關節疾病導致表面磨損粗糙,需要經由人工髖關節置換替換一個新的、光滑的表面,而第5項,股骨頸骨折則是因為骨頭結構斷裂,無法支撐重量,而需要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
三、微創人工髖關節及傳統髖關節手術的差異?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最重要目的,在於「正確的完成手術三大步驟」:
-
裝上髖臼杯零件 (天花板)
-
裝上股骨柄 (地基)
-
裝上墊片以及球頭
所謂的正確,指的是髖關節零件的位置、角度要標準,以避免脫臼。
而『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與『傳統人工髖關節手術』的差異,主要差別在於「手術的手法」。
微創人工髖關節從劃開傷口、分離肌肉肌腱、髖關節囊等構造時,能夠對組織有更少的破壞,達到切開更少、甚至不切開肌肉肌腱組織,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最直接的好處,在於病患術後因為疼痛更為輕微,所以恢復得更快、手術後早期的功能表現更好。
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DAA)就是其中一個手法,所以微創與傳統的差別在於手術手法,而裝置的人工髖關節零件,是完全相同的。
四、誰適合微創人工髖關節?
其實絕大多數的病患都適合接受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包括一般退化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髖關節病變等,這類病患雖然有關節病變,但是骨頭的結構和周遭的組織基本上都沒有太大的異常,適合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然而,下列病患相對而言不適合:
-
髖關節骨頭構造嚴重變形 (先前骨折受傷、發育不全)
-
人工髖關節置換後的併發症(骨折、脫臼、鬆動、磨損、感染)
這些情況是較為複雜的人工髖關節個案,手術醫師在處理這些個案的重點,首要是正確的裝置髖關節零件、解決現有的併發症以及避免更多的併發症,手術醫師的豐富經驗會是這類個案治療成功最重要的關鍵。
五、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介紹
以「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為例,傷口大約8-10公分,不用拆線,手術時間約為50分鐘,半身或是全身麻醉皆可,手術切口經由股直肌及闊筋膜張肌的間隙,對於髖關節周遭的肌肉肌腱,不會有切斷分離再行縫合的動作,所以能夠明顯降低手術後疼痛以及利於早期行走功能。
微創手術的重點包括:
-
順利而正確的裝置人工髖關節零件
-
避免肌肉肌腱的破壞
-
追求傷口的美觀
六、微創人工髖關節可以使用健保嗎?及費用說明
可以使用健保。「微創」指的是人工髖關節手術的手法,並不會有額外的自費費用。
而整體費用與所選擇的人工髖關節材質有關,參考如下:
-
健保材質(金屬球頭對聚乙烯墊片):
不需額外自費,病患端的健保部分負擔額度大約為2萬多元。
-
自費關節材質:
包括陶瓷球頭對耐磨聚乙烯、強化陶瓷球頭對耐磨聚乙烯、陶瓷球頭對維他命E墊片,其自費費用大約為7-15萬元,加上健保部分負擔額度,住院手術總費用大約為9-17萬元。
七、微創人工髖關節的術後效果
微創人工髖關節術後主要效果為:
- 解除髖關節疼痛的問題
- 改善活動角度不會卡住
- 恢復日常生活行走及各種活動的耐力,而不再受疼痛困擾
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當天以休息為主,隔天即可下床走路,因為疼痛更輕微,所以絕大多數病患只需要使用常規止痛藥物,而不需要額外追加嗎啡止痛,手術後兩天可出院,兩週內可以使用助行器或是單拐輔助保護安全,如果行走步態穩健,可以提早放掉拐杖自主行走,手術後的口服止痛藥物通常只需要服用一至兩週就可以停藥,維持傷口周遭簡單冰敷即可。
八、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成功案例
-
案例一:54歲吳小姐,手術前X光:
吳小姐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左髖跛行症狀更為嚴重,平時行走無法連續超過十分鐘,已經連續復健以及服用消炎止痛藥物達四個月之久效果不佳,X光片可以看見左側股骨頭已塌陷扁平。 -
案例一:54歲吳小姐,手術後X光:
吳小姐接受左側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後,左髖行走功能已恢復正常,連續走路半個小時以上也不是問題,手術後將重心轉移至左髖支撐,右髖的症狀也大幅改善,不需額外服用止痛藥物。
-
案例二:61歲林小姐,手術前X光:
左側髖關節退化磨損嚴重,走路一跛一跛以及感覺明顯長短腳,平常穿脫褲襪的動作經常卡住,特別是做盤腿的動作會感覺特別卡住以及嚴重疼痛,X光片可以看見左側髖關節軟骨縫隙已經完全磨損消失。 -
案例二:61歲林小姐,手術後X光:
接受左側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後,連同增生的骨刺一併清除,手術後日常活動角度不再卡卡,長短腳和跛行的問題也一併解決,平時散步運動、出門遠行旅遊再也不是困難事。
九、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的注意事項及風險
- 脫臼
- 感染
- 骨折
相關訊息
嚴重髖關節退化怎麼辦?談以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治療退化性髖關節炎
退化性髖關節炎是隨著年紀增長,過度勞動、體重越來越有可能出現的疾病,帶您了解相關症狀,診斷方式及治療方法。如果症狀太嚴重,就需要進行開刀置換髖關節,正前開式髖關節手術作為新興手術,手術時間短,術後疼痛低,術後恢復僅需2-4週,能夠幫助病患快速回歸正常工作和生活。
臺北榮總---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材質與費用說明
正前位/正前開式髖關節手術的人工髖關節材質大致上可分為三種,其中之一為健保給付材質,適合年紀較大或運動需求低的患者,另外兩種均為自費材質,差異性主要在耐磨性及使用年限上,可根據患者自身經濟負擔狀況、年紀、活動需求、使用年限等條件,評估選擇適合自身的人工髖關節。
髖關節置換手術:正前開、前側開、後側開有什麼不同?進行手術前該知道的差異分析
正前開(正前位)、前側開與後側開髖關節置換手術有什麼不同?各項手術的優缺點說明及長期效果的差異。了解不同手術方法的併發症風險、步態及早期康復的影響,幫助您選擇最適合的髖關節手術方案。
核心減壓手術: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早期最佳選擇
如果我們被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這篇將介紹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疾病的成因、症狀,各階段的治療方式!其中核心減壓手術,這是一種微創手術,可以減少髖關節疼痛,延緩股骨頭惡化,避免換人工髖關節。我們也整理了核心減壓手術流程、成功率分析,還有術後恢復的照護。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核心減壓手術的最佳指南!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示意影片
經由示意影片可以了解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流程,手術醫師首先裁切磨損的股骨頭,在髖臼(天花板)裝置髖臼杯組件,在股骨(大腿骨、地基)裝置股骨柄,再裝上墊片球頭即可恢復關節的光滑面,手術時間大約50分鐘,傷口約8-10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