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

作者

蔡尚聞醫師

台北榮總關節重建科 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關節重建醫學會理事

分享:

骨神經痛

麼是骨神經痛

 
雙側下肢的神經,是從腰椎沿著骨盆、大腿、小腿至足部支配肌肉活動以及負責感覺,俗話說的『坐骨神經痛』,指的是因為腰椎狹窄壓迫到腰椎神經根所造成的整條腿麻痛且影響行走的症狀。
  
 

骨神經痛發生原 

 

什麼原因導致骨神經痛 

常見原因包括: 

  1. 腰椎滑脫 

  1. 腰椎椎間盤突出/退化 

  1. 其他原因,包括腫瘤、骨折、其他部位脊椎狹窄等 


骨神經痛的症狀 

 

骨神經痛會有什麼症 

  1. 無法久走、走一小段距離就需要停下來休息 

  1. 從後臀部延伸到大腿、小腿的嚴重

  2. 合併不等程度的慢性下背痛 

 


骨神經痛看哪科

骨科(脊椎外科)、神經外科或是復健科


骨神經痛診斷方法

診斷方法

1. 理學檢查(神經學檢查) 

確認麻痛範圍、下肢肌肉力氣、下背痛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特定痛點 

2. X光檢查

確認是否有脊椎滑脫、退化骨刺、椎間盤狹窄等狀況 

3.腦斷層掃描(CT)或是核磁共振檢查(MRI) 

判斷脊椎狹窄程度以及腰椎神經根壓迫程度 

 


骨神經痛舒緩方式

 
  • 服用消炎止痛藥物
  • 熱敷 (熱敷包、遠紅外線、泡熱水、溫泉等)
  • 避免彎腰搬重物、多臥床休息,待症狀較為緩解之後可以從事伸展操或是輕鬆吊單槓拉伸腰椎等動作 

     


骨神經痛治療方法

 

  物理治療 

  • 熱療、電療、低週波局部治療
  • 腰椎牽引治療 

 

 

  藥物治療 

  • 口服止痛藥物

 

 

  手術治療

  • 椎減壓、鋼釘固定以及融合手術
  • 椎間盤切除手術 

 

 

 

 

 

 

相關訊息

髖部受傷導致的構造損傷

受傷在不同年齡族群可以造成不同的構造損傷。年輕族群:髖關節盂唇損傷、肌腱扭傷、肌腱發炎。中老年族群:髖關節骨折。

骨質疏鬆

隨著年紀增長會磨損退化,我們的骨質也會跟著退化流失,一般而言,女性的更年期後、男性大約接近60-70歲之後,骨質疏鬆的比例會明顯增加。 

髖部肌腱炎

髖關節周遭的肌肉群,負責執行站立、行走、蹲跪、抬腿、搬重物等動作,肌腱之所以發炎,代表其使用狀態超過了肌腱本身的負荷程度。

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管理Cookies

隱私權偏好設定中心

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查看隱私權政策

管理同意設定

必要的Cookie

一律啟用

網站運行離不開這些 Cookie 且您不能在系統中將其關閉。通常僅根據您所做出的操作(即服務請求)來設置這些 Cookie,如設置隱私偏好、登錄或填充表格。您可以將您的瀏覽器設置為阻止或向您提示這些 Cookie,但可能會導致某些網站功能無法工作。